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四更天是几点钟,三更天是几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
2、三更,古代时间名词。
3、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 或 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
4、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二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5、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
6、古代时间计算古代的时间并不是现在的24小时计时法,而是12个时辰,也就是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7、十二时辰则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8、且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晚上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为一段,首尾共有五个连接点,统称为五更。
9、一般讲晚上戌初一刻称为一更、亥时二刻为二更,子时整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10、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
11、三更,古代时间名词。
12、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 或 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
13、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二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14、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
15、扩展资料: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16、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
17、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
18、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
19、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20、三更又被称为子时,指的是一天23点到第二天1点这段时间。
21、古代的时间为12时辰,也就是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而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晚上有四十刻,首尾共有五个节点,统称为五更。
22、从很早开始就有三更半夜这样的成语,这里三更又被称为子时,是古代表示时间的名词,指的是一天23点到第二天1点之间的这段时间,除了三更之外,还有一更、二更、四更等等。
23、古代的时间并不是现在的24小时计时法,而是12个时辰,也就是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24、十二时辰则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5、且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晚上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为一段,首尾共有五个连接点,统称为五更。
26、一般讲晚上戌初一刻称为一更、亥时二刻为二更,子时整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27、“三更半夜”究竟是几点钟呢?。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