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今天星期几 答案,今天星期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今天星期日。
2、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3、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4、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5、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
6、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7、当儒略·凯撒第三次任执政官时,指定以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为首的一批天文学家制定新历,这就是儒略历。
8、儒略历的主要内容是:每隔三年设一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
9、以原先的第十一月1日为一年的开始,这样,罗马执政官上任时就恰值元旦。
10、儒略历每年分12个月,第3、5、7、9、11月是大月,大月每月31天。
11、第4、6、8、10、12月为小月,小月每月30天。
12、第二月(即原先的第十二月)在平年是29天,闰年30天,虽然月序不同于改历前,可是仍然保留着原来的特点,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
13、奥古斯都当上新国王后,把儒略历的第八月改称为“August”,即奥古斯都月,因为他的生日在八月。
14、但这个月是小月,未免有点逊色,何况罗马人以单数为吉,而30天却是个双数,于是就从2月份拿出一天,加到奥古斯都月里,8月就31天了,可怜的2月在平年只有28天,碰上四年一次的闰年也不过29天。
15、7、8、9月连续三个月都是大月,看起来很不顺眼,使用也不方便,就把9月改为30天,10月为31天,11月为30天,12月为31天。
16、这样,大小月相间的规律破坏了,一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还受到影响。
17、公历的纪元,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算起的。
18、这与基督教的兴盛密切相关。
19、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也是一种阳历,从战国、秦汉时期起,就一直是我国人民安排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
20、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从春分点算起,太阳沿黄道穿越星座,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
21、如“春分”就是太阳过春分点的时刻;清明、谷雨……夏至……冬至……各节气,就是太阳经过距春分点15度、30度……90度……270度……的各点的时刻。
22、由于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并不十分均匀,即每运行15度花费时间不尽相同,因此相邻节气间的间隔天数少则14.7天,多则15.7天。
23、二十四节气虽然严格说是指24个时刻,但一般也可指日期。
24、如1988年的“春分”为二月初三17时39分,我们也可说1988年二月初三为春分日。
25、二十四节气循环的周期,正是四季变化的周期——回归年。
26、这一点从二十四节气名称就可看出来。
27、所以,二十四节气其实就是四季变化周期中的24个标志点(时刻),因而纯属阳历。
28、而儒略历也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历年平均等于回归年。
29、所以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个都总是对应着一至两个儒略历日期,例如,春分总是固定在3月20日或21日,但这样规定后却带来了未曾料想到的麻烦。
30、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觉,真正的春分不再与当时的日历一致,这个昼夜相等的日期越来越早,到16世纪末已提前到3月10日或11日了。
31、于是乎,1582年3月1日,格里高利颁发了改历命令,内容是:1582年10月4日后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但星期序号仍然连续计算,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10月15日就是星期五,也就是说1582年的十月有21天,而不是31天。
32、1582年有355天,而不是365天,这样,就把从公元325年以来积累的老账一笔勾销了。
33、为避免以后再发生春分飘离的现象,改闰年方法为:凡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当公元年数后边是带两个“0”的“世纪年”时,必须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闰年。
34、如1600年、1700年、1800年和1900年,在儒略历里都是闰年,但在格里历里只有1600年为闰年。
35、格里高利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日5时49分12秒,比回归年长26秒。
36、虽然照此计算,过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误差,但这样的精确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37、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38、星期天星星日。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