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有关董遇三余读书原文和译文介绍

2025-08-17 18:25:58

问题描述:

有关董遇三余读书原文和译文介绍,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的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7 18:25:58

有关董遇三余读书原文和译文介绍】“董遇三余读书”是中国古代关于勤奋学习的典故,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中的附录《董遇传》。董遇是东汉末年的学者,以博学多才著称,尤其注重利用闲暇时间读书学习,提出了“三余”之说,即利用“冬日、夜晚、农闲”三个空闲时间段来读书。这一思想对后世的读书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原文、译文、核心思想及意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内容。

一、原文

> 董遇字季父,少孤,好学,诸兄不与共学,常独诵读。人或问曰:“欲学何?”曰:“欲学为吏。”人曰:“为吏何如?”曰:“吏者,治民也。”人曰:“不学而能治民乎?”曰:“不学则不能治民。”于是,遂游学,积十余年,始得举孝廉。后为黄门侍郎,迁太傅,卒于官。其言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译文

董遇,字季父,年幼时父母双亡,但他非常热爱学习,兄弟们不愿意一起学习,他常常独自诵读。有人问他:“你想学什么?”他说:“我想学做官。”那人又问:“做官有什么好处?”他回答:“做官是为了治理百姓。”那人再问:“不学习就能治理百姓吗?”他回答:“不学习就无法治理百姓。”于是,他外出求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被推荐为孝廉(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后来他担任黄门侍郎,升任太傅,最后在任上去世。他曾经说过:“读书读上百遍,书中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

三、核心思想

董遇强调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学习方法,主张通过反复阅读来理解经典。他提出“三余”读书法,即利用冬天、夜晚和农闲时间进行学习,体现了古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精神。

四、意义与影响

1. 激励后人重视学习:董遇的故事鼓励人们即使在艰苦条件下也要坚持学习。

2. 提倡时间管理:通过“三余”之法,倡导合理利用空闲时间。

3. 强调反复研读:认为只有不断阅读,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五、总结表格

项目 内容
标题 有关董遇三余读书原文和译文介绍
原文来源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附录《董遇传》
原文大意 董遇自幼好学,强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提出“三余”读书法
译文大意 董遇年幼丧亲,勤奋学习,主张通过反复阅读来理解经典
核心思想 强调勤奋学习、利用时间、反复研读
三余含义 冬日、夜晚、农闲
精神内涵 激励后人珍惜时间、坚持不懈地学习
历史影响 对后世读书理念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勤学典范

通过董遇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学习的重视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自己的知识积累。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