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问青天简单介绍】《把酒问青天》是宋代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著名词作,全名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中秋佳节思念弟弟苏辙时所作。这首词以明月为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以及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其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被誉为千古绝唱。
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密州任职期间,于中秋夜因思念胞弟苏辙而写下的一首词。词中通过对明月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整首词情感真挚,想象丰富,既有哲理性的思考,也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作品名称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简称《把酒问青天》) |
作者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创作时间 |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节 |
背景 | 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密州,中秋夜思念弟弟苏辙 |
主题 | 思念亲人、人生感慨、宇宙哲思 |
风格 | 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
名句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影响 | 被广泛传诵,成为中秋诗词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 |
三、简要评价
《把酒问青天》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月色的词,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它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这首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苏轼对亲人的深情厚谊,也能体会到他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中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