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垢纳污基础解释】“藏垢纳污”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个地方或环境容纳了各种不好的事物,包括污秽、丑恶、不良行为等。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社会现象、组织管理、甚至个人行为中的负面因素长期存在却未被清理的情况。
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对环境卫生的重视,强调一个地方如果不清扫、不整治,就会积聚污垢和垃圾,最终导致问题恶化。后来引申为对某些不健康现象的容忍与放任。
一、基础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藏垢纳污 |
拼音 | cáng gòu nà wū |
释义 | 指某处隐藏污秽、容纳脏物,比喻包庇坏人坏事或容忍不良现象的存在。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夫欲安其身而危其家,藏垢纳污,以自全其生。”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批评社会、组织或制度中容忍不良现象的行为。 |
近义词 | 包藏祸心、藏污纳垢、养痈遗患 |
反义词 | 清正廉洁、洁身自好、除恶务尽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社会层面:
- “一些地方执法不严,导致黑恶势力长期藏垢纳污,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
2. 组织管理:
- “公司内部腐败现象严重,管理层却视而不见,实属藏垢纳污。”
3. 个人行为:
- “他为人圆滑,常常对朋友的缺点视而不见,实际上是藏垢纳污。”
三、总结
“藏垢纳污”不仅是一个形象的词语,更是一种对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警示。它提醒我们,面对问题不能一味容忍,而是要及时清理、纠正,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灾难。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和积极的行动力,才能避免陷入“藏垢纳污”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