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不教父之过下句】“师不教父之过”是一句古语,出自《增广贤文》。这句话的完整原文是:“师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意思是:如果老师没有教导好学生,这是父亲的过错;如果老师教导不严格,那就是老师的失职。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中家庭与学校的责任分工,也反映了古代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责任的明确划分。
“师不教父之过”这一说法,体现了古人对教育责任的深刻理解。在古代社会,教育不仅依赖于教师,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监督。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如果教师教学不认真或方法不当,也是教师的失职。这种观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增广贤文》 |
原文全句 | 师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
含义解释 | 如果老师没有教导好学生,这是父亲的过错;如果老师教导不严格,那是老师的失职。 |
责任划分 | 家长负责监督与引导,教师负责传授知识与规范行为。 |
现实意义 | 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教育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
教育理念 | 重视责任分工,倡导严谨治学、尽责育人。 |
通过了解“师不教父之过”的完整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教育思想,并将其应用到现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