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80岁(50岁60岁70岁80岁90岁100岁)

陶希先   来源:

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80岁,50岁60岁70岁80岁90岁100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2、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3、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4、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5、扩展资料:其他年龄的别称:童孺:儿童。

6、垂髫[tiao]:指儿童。

7、儿童垂发叫髻。

8、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

9、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10、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11、龆[tiao]:儿童换牙。

12、龆年:童年。

13、髫[tiáo]年:童年。

14、髫[tiáo]龄:童年。

15、束发:是指青少年。

16、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17、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

18、《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1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而立之年是男子三十岁,半老徐娘是女子三十岁。

20、不惑之年是男子四十岁。

21、知命之年是男子五十岁。

22、花甲之年是六十岁。

23、还历之年:指60岁;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24、古稀是七十岁。

25、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

26、鲐背之年指九十岁。

27、期颐指一百岁。

28、扩展资料:其他年龄称谓孩提: 2~3岁的儿童。

29、指代幼儿时期。

30、垂髫(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1、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32、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33、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 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

34、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

35、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3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到一百耄耋。

37、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38、60是。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