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西二环(西二)

淳于星琪   来源:

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西二环,西二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早在1961年10月采101工作面首次发生八灰突水15m3/min,中心钻孔(N15)八灰水位下降10m,南部相距930m的3-5孔八灰仍保持+102m的高水位,显示了八灰运动水量的巨大。

2、为了寻找水源,打了7个水文观测孔。

3、1964年9月30日12121工作面发生八灰突水89m3/min,立即引起浅部1200m远的N12孔冲积层水位由+99m下降到+80m,下降了19m,形成降落漏斗,证明八灰在这里获得补给,于是进行一系列水文试验,查明该进水口的范围,流动通道和流动速度,于1965~1966年由地面打钻,注入黄土20577.7m3,完成堵截任务,堵住16m3/min,但八灰涌水量仍有50m3/min,证明八灰还有更大的补给水源。

4、1966年12月18日西大巷-69.9m八灰突水52.4m3/min,12121涌水量由44m3/min减为22m3/min,西部八灰水量由48m3/min增为72m3/min,大量水从西大巷流出,证明八灰主要补给口在12121工作面西边。

5、12121突水后,相距1000m的西侧N16八灰水位由+101.6m 降到+76.0m,下降了25.6m,西大巷突水后,相距610m的N16孔水位由+63.9m降到-4.0m,下降了68.2m,表明涌水量已接近运动水补给量。

6、为了勘查水源,从1964~1966年共打水文观测孔62个,其中八灰52个,二灰和三灰串层孔4个,冲积层3个,奥灰3个。

7、1966年~1969年,东大巷穿八灰,水量10m3/min,降压充分,这样八灰主要水源来自西部是肯定的,但具体在何处,尚不知道。

8、1964年,12121突水后又通过井下4 灰关闭水闸门作升压试验,配合地面水文观测孔,根据水位变化情况及水位等高线形状,确定八灰主要补给水源在西部的西二地区和韩王西区。

9、1970年至1971年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协助下,在西部韩王井田内进行水源、水量、水路“三水勘查”。

10、共打10个水文试验孔,通过地面钻孔注水方法,查清从韩王向东流入演马矿八灰水量只有8.3m3/min,证明演马矿大量八灰水来自自身西翼。

11、1971~1973年,两次在西大巷与12121两突水点附近的西二地区进行勘查,打3个水文试验孔(N92,N93,N94),连同1968年进行的N91和2-4孔,对八灰、五灰、二灰、三灰和奥灰反复进行连通试验16次,上述钻孔投放二灰、三灰时,西大巷和12121两个八灰突水点都见指示剂,但西大巷总比12121早见1.5~2个小时,投放奥灰时,两突水点均未见,N92孔投放五灰和N93孔投放八灰,都只有西大巷见,12121不见,当时西大巷的水量是48.0m3/min,12121是9.8m3/min。

12、两个八灰出水点各自形成水位降落中心,彼此有干扰,但最大的降落中心在西大巷。

13、八灰的分水岭在N93孔附近,由此断定二灰、三灰和五灰在N93北侧F3补给八灰,其补给范围比较集中。

14、1967~1974年,为了勘查八灰水源,共打水文观测孔18个,其中八灰10个,二灰、三灰7个,奥灰1个。

15、1975年二水平-200m东大巷揭露八灰开始出水到1977年6月达到最大42m3/min,一水平西部八灰水量(主要是西大巷和12121)由52m3/min 减到24.9m3/min,减少了27.1m3/min,整个西部八灰水量为66.9m3/min,净增14.9m3/min,这一点直接证明南部八灰来水不超过15m3/min,也间接证明西二进水口的存在。

16、在西二F3截流期间,还进行一系列勘查试验工作,包括先打5个构造控制孔(后转堵水孔),6个水文观测孔,利用堵水孔进行76次注压水试验,8次大型抽水试验,二次钻孔无线电波透视和经常大量水位水量动态观测。

17、通过上述勘查试验,完全证实西二F3东段为八灰主要进水口。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