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水光潋滟晴方好是出自哪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

2022-11-03 23:36:50

问题描述:

水光潋滟晴方好是出自哪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有没有人在啊?求别让帖子沉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2-11-03 23:36:50

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水光潋滟晴方好是出自哪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解释: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2、“水光潋滟晴方好”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5、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6、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7、扩展资料:《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

8、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9、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10、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

11、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12、“潋滟”的意思是: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13、出自: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5、释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16、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17、扩展资料一、赏析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18、“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19、“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20、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21、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22、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23、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24、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25、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26、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27、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28、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29、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30、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1、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32、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3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意思: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34、出自: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6、释义: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37、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38、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39、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40、方好:正显得美。

41、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

42、濛,一作“蒙”。

43、亦:也。

44、奇:奇妙。

45、扩展资料主旨: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46、作者成就:苏轼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词的文学生命重于音乐的生命。

47、苏词作品往往有序,阐明词的内容,或作词的原委、时间、地点,事实分明。

48、苏轼晚年用笔沉着,早期书法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

49、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

50、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

51、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不拘小节,率意为之,二十世纪末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52、苏轼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53、存世画迹有〈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等。

54、水光潋滟晴方好,意思如下: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

55、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56、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57、原句:水光潋滟晴方好翻译: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58、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5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0、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61、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62、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