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啖”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文言字词,其含义丰富,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解释。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啖”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义,本文将对其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
“啖”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
1. 吃、吃东西:这是“啖”的基本义,常用于描述人或动物进食的动作。例如:“饿者得食,如啖甘露。”
2. 给……吃:表示给予他人食物,常用于主谓结构中,如“啖以美食”。
3. 引诱、诱惑:有时也用来表示用利益或好处来引诱别人,如“啖以重利”。
4. 品尝、品味:在文学作品中,“啖”也可表示对食物的细细品尝,带有审美意味。
5. 通“淡”:在某些古籍中,“啖”与“淡”相通,表示味道清淡。
需要注意的是,“啖”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通常被“吃”、“喂”等词替代。
二、表格形式总结
字词 | 拼音 | 基本义 | 用法举例 | 出处/文献 |
啖 | dàn | 吃、吃东西 | 饿者得食,如啖甘露 | 《后汉书》 |
啖 | dàn | 给……吃 | 啖以美食 | 《史记》 |
啖 | dàn | 引诱、诱惑 | 啖以重利 | 《三国志》 |
啖 | dàn | 品尝、品味 | 啖味无穷 | 《世说新语》 |
啖 | dàn | 通“淡”,味道清淡 | 食之无味,啖而不香 | 《颜氏家训》 |
三、结语
“啖”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多义字,主要围绕“吃”展开,但根据上下文的不同,也可以表达“给予食物”、“引诱”、“品尝”等含义。了解这些用法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对于学习文言文的人来说,掌握这类多义字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