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转睛什么意思】“目不转睛”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非常专注、全神贯注地盯着某样东西看。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在描写人物神情或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场景时。
下面是对“目不转睛”这一成语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目不转睛 | 形容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形容非常专注、全神贯注的样子 |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导传》:“每见帝,未尝不言及于朝政,至于夜分,目不转睛。”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表示对某事的高度关注或兴趣浓厚 |
搭配 | 常与“盯着”、“看着”等词搭配使用,如“他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
反义词 | 心不在焉、心猿意马、东张西望 |
四、例句解析
例句 | 解析 |
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幅画,仿佛忘记了时间。 | 表示他对这幅画非常感兴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其上。 |
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动画片,不肯离开沙发。 | 描写孩子对动画片的极度投入和专注。 |
五、适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文学作品 | 用于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情绪 |
日常交流 | 描述某人对事物的强烈兴趣或专注 |
教育场合 | 用于表扬学生认真听讲的表现 |
六、注意事项
- “目不转睛”强调的是“眼神”的专注,而不是“动作”的持续。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于夸张。
- 在正式写作中,可适当替换为“全神贯注”等更书面化的表达。
总结
“目不转睛”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专注、目光不移的状态。它不仅适用于描述人的神情,也常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通过了解它的出处、用法、近义词和反义词,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法,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