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而不学则殆的上一句是什么】“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关于学习与思考关系的重要论述。这句话强调了只思考而不学习的危害,提醒人们要将思考与学习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自我。
一、原文背景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其中“思而不学则殆”出现在《为政》篇中。其完整原文如下: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但“思而不学则殆”并非出自这段,而是另一段话中的内容。正确的出处是: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或空虚。
二、上下文分析
原文 | 翻译 | 解释 |
学而不思则罔 |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 强调学习需要结合思考,否则难以理解 |
思而不学则殆 | 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 提醒人们不能只停留在空想阶段,必须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 |
三、总结
“思而不学则殆”的上一句是 “学而不思则罔”,两者共同构成孔子对学习方法的深刻见解。这不仅是古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也对现代人如何有效学习具有重要启示。
四、表格总结
问题 | 答案 |
“思而不学则殆”的上一句是什么? | 学而不思则罔 |
出处 | 《论语·为政》 |
原文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含义 | 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缺一不可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思维训练,避免盲目学习或空想 |
通过理解这两句话,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本质,做到“知行合一”,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