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而不秀什么意思】“苗而不秀”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原意是指庄稼长出了苗,却没有开花结实。后来引申为事物虽有发展或成长的迹象,但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成就。
一、
“苗而不秀”原指农作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却未能开花结果,后多用于比喻人或事物虽然有发展的潜力或初期表现良好,但最终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果或成就。这个成语常用来提醒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苗而不秀 |
拼音 | miáo ér bù xiù |
出处 | 《论语·子罕》 |
原意 | 庄稼长出苗但未开花结实 |
引申义 | 表面发展良好,但最终无果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或事物发展不充分、未达目标 |
近义词 | 有始无终、半途而废 |
反义词 | 功成名就、开花结果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带有批评或警示意味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中,“苗而不秀”可用于形容某些项目、计划或个人发展虽有起步,但缺乏后续支持或努力,最终未能成功。例如:
- “他创业初期势头不错,可惜最后还是苗而不秀。”
- “这家公司虽然起步快,但产品一直没突破,算是苗而不秀。”
四、结语
“苗而不秀”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任何事情的成功,不仅需要良好的开端,更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坚持。只有将“苗”培育成“秀”,才能真正实现价值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