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起鹘落出处于哪里】“兔起鹘落”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动作迅速、敏捷。然而,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对其出处感到困惑,尤其是“出处于哪里”这一问法,其实是对成语来源的误用或误解。正确的说法应是“出自哪里”,即该成语最早来源于何处。
一、成语释义
兔起鹘落
原意是指兔子刚一跳起,鹘(一种猛禽)就迅速飞扑下来捕捉。比喻行动迅速、果断,不给对方反应的机会。
现代多用于形容做事干脆利落、迅速果断,也可用于形容形势变化快,难以预料。
二、成语出处
“兔起鹘落”并非出自某一部经典文献,而是由清代文学家姚鼐在其散文《登泰山记》中首次提出。原文如下:
>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余始至,若有所失;既而心安,若有所得。……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其远山四面环之,若屏风然。……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余始至,若有所失;既而心安,若有所得。”
虽然文中没有直接出现“兔起鹘落”四字,但后人根据其描写山势变化之快、景色转换之迅速,将其引申为“兔起鹘落”,借以形容事物变化之快、动作之迅捷。
三、常见误用与澄清
问题 | 正确解释 |
“兔起鹘落出处于哪里” | 应为“出自哪里”,表示成语的来源。 |
成语是否出自古籍? | 不是,最早见于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 |
是否有更早的出处? | 目前未发现更早的文献记载,属后人引申。 |
四、总结
“兔起鹘落”是一个现代较为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动作迅速、果断。虽然它并非出自古代经典,但因其形象生动,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了解其来源有助于更准确地使用该成语,避免误读和误用。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兔起鹘落 |
出处 | 清代姚鼐《登泰山记》 |
原意 | 形容动作迅速、果断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行动迅速、果断或形势变化快 |
常见误用 | “出处于哪里”应为“出自哪里” |
来源考证 | 无明确古代文献记载,属后人引申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兔起鹘落”虽非古语,但其形象生动,已成为现代汉语中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了解其来源,有助于我们在使用时更加准确、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