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一篇经典散文,文章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和自然风光。本文将对《三峡》的原文进行整理,并附上对应的白话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
一、原文总结
《三峡》一文主要描写的是长江上游的三峡地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自然景观与地理特征。作者通过描绘四季不同的景色变化,展现了三峡的险峻、秀美与神秘,语言生动,意境深远。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白话翻译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在三峡七百里的范围内,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峰,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石和山峰遮住了天空和太阳,除非在正午或半夜,否则看不到阳光和月亮。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到了夏天,江水漫过山陵,上下航行都受阻。有时皇帝有紧急命令要传达,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潭,清澈的水波倒映着山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的泉水和瀑布在山间飞泻而下。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确实有很多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每当天气晴朗、早晨结霜的时候,树林寒冷,山涧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猴长声啼叫,声音悠长而凄凉,回荡在空谷之中,久久不绝。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三、总结
《三峡》一文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散文,更是一篇展现古代地理知识和人文情怀的作品。通过对三峡不同季节景色的细致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文章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水经注》及其历史背景,可参考相关古籍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