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末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一、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边塞诗,全诗通过描绘夜晚登临受降城时听到的笛声,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感慨。诗末部分(即“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多种手法,使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诗末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对比反衬等表现方法。通过对笛声的描写,引出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使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那种孤独与惆怅的情绪。
二、表现方法分析表
表现方法 | 具体体现 | 作用与效果 |
借景抒情 | 诗中“夜上受降城”“月如霜”等景象描写 | 通过自然景物烘托氛围,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
以景结情 | 结尾两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用笛声和征人的望乡动作收尾,使情感余韵悠长 |
对比反衬 | “月如霜”与“征人望乡”的对比 | 突出边塞环境的冷清与征人内心的孤寂 |
虚实结合 | “不知何处吹芦管”是虚写,“一夜征人尽望乡”是实写 | 增强画面感和情感张力,引发读者联想 |
象征手法 | 笛声象征思乡与离愁 | 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三、结语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末通过多种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巧妙融合,使诗歌不仅具有画面感,更富有情感深度。这种表现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