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故事来源是什么】“一诺千金”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算数、信守承诺,其价值重于千金。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源自西汉时期一位名叫季布的人物。
一、
“一诺千金”最早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故事讲述的是西汉时期的季布,因他为人讲信用、重承诺,所以当时民间有句俗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得到一百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句承诺。后来,“一诺千金”便成为形容言而有信、信守诺言的成语。
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对诚信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品德的推崇。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做人要诚实守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一诺千金 |
出处 |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
故事人物 | 季布 |
故事背景 | 西汉时期,季布以重诺著称 |
典故原文 |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成语含义 | 形容言而有信,承诺的价值胜过黄金 |
历史意义 | 体现古代对诚信的重视 |
现代应用 | 提醒人们要遵守承诺,讲究信誉 |
通过了解“一诺千金”的出处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也能从中汲取做人做事的道理。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