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中有细什么意思】“粗中有细”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外表看起来粗犷、豪爽,但在做事时却非常细心、周到。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那些在性格上看似大大咧咧,但实际上心思缜密、考虑周全的人。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粗中有细 |
拼音 | cū zhōng yǒu xì |
含义 | 表面粗犷,实则细致;性格豪放,但做事认真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行为,强调内外反差 |
近义词 | 外刚内柔、表面粗心,内心细腻 |
反义词 | 粗心大意、粗枝大叶 |
二、详细解释
“粗中有细”最早源于对人物性格的观察和描述,常见于文学作品或日常生活中。比如,一个性格直爽、说话不拐弯抹角的人,可能在处理事情时却非常有条理,不会因为“粗”而忽视细节。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表里不一的特点,即外在表现与内在品质之间的差异。它常常带有褒义,表示一种难得的特质:既能在大局面中果断决策,又能在小细节中把握分寸。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工作场合 | 领导虽然平时说话直接,但在安排任务时却考虑得很全面。 |
日常生活 | 朋友表面上大大咧咧,但每次聚会都记得每个人的喜好。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的主角看似鲁莽,实则在关键时刻能做出精准判断。 |
四、适用对象
- 性格豪爽的人:他们可能在外人面前显得不够细腻,但实际做事非常用心。
- 领导或管理者:在决策时表现出果断,同时注重执行细节。
- 艺术家或创作者:外表随性,但作品中处处体现匠心。
五、结语
“粗中有细”不仅是一种性格特征,更是一种处世智慧。它提醒我们,不要以貌取人,也鼓励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既要大胆果断,也要细致入微。这种特质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尤其在团队合作、管理决策等方面,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可参考“外圆内方”、“藏锋守拙”等表达相似含义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