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16个字】“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理解。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被凝练为16个字,分别是: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这四组词语分别对应语文学习的四个核心维度,涵盖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一、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掌握汉语的语言规律,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能够准确、规范地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强调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方式,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涉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理解和评价,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文章之妙,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创意写作和艺术表达,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强调语文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文化的传承。学生应在学习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二、表格展示
核心素养内容 | 含义说明 |
语言建构与运用 | 掌握语言知识,能准确、规范地进行语言表达和运用。 |
思维发展与提升 | 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审美鉴赏与创造 | 欣赏文学作品,提升审美能力,并能进行创意写作和艺术表达。 |
文化传承与理解 | 理解中华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认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精神。 |
三、结语
“语文核心素养16个字”是对语文教育目标的高度概括,体现了语文课程在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这四个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不仅学好语文,更成长为有思想、有文化、有审美、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