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得无厌什么意思】“贪得无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钱财、权力、名利等欲望极强,永远不满足,即使已经得到了很多,仍然还想获得更多。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那些不知足、过分追求利益的人。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贪得无厌 | tān dé wú yàn | 贪心永远得不到满足,形容人极度贪婪,不知满足。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贪而无厌,是谓不仁。”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也可在口语中使用。
-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贪得”和“无厌”组成。
- 近义词:贪心不足、欲壑难填、得寸进尺
- 反义词:知足常乐、安分守己、知足常乐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他人 | 他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真是贪得无厌。 |
描述人物性格 | 这个人贪得无厌,总是想占别人便宜。 |
教育孩子 | 我们要教育孩子懂得节制,不要贪得无厌。 |
四、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贪得无厌”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是一种道德评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知足常乐”,认为过度的欲望会带来祸患。这一成语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人性的反思,强调修身养性、克制欲望的重要性。
五、总结
“贪得无厌”是一个具有强烈批判意味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对物质或权力的无限渴望,缺乏满足感。它不仅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也在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中频繁出现。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保持理性,避免因贪婪而迷失方向。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可参考“欲壑难填”、“见利忘义”等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