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的分类有明典暗典翻典那什么叫明典暗典翻典】在古典文学中,“用典”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的是作者引用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经典文献等内容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文化深度。根据引用方式的不同,用典可以分为明典、暗典和翻典三种类型。下面将对这三种用法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它们的区别。
一、明典
定义:明典是指作者在文中直接引用典故,明确点出出处或来源,让读者能够清楚地识别所用之典。
特点:
- 引用明确,不加掩饰
- 常见于正式文体或学术文章
- 有助于增强说服力和权威性
举例: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的句子被直接引用,即为明典。
二、暗典
定义:暗典是指作者在文中隐含使用典故,不直接提及出处,而是通过语言、情节或意境暗示其来源。
特点:
- 引用含蓄,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理解
- 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含蓄性
- 常用于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
举例: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虽未提及具体历史人物,但暗含边塞征战的典故。
三、翻典
定义:翻典是指对原有典故进行改写、变形或重新演绎,使其在新的语境中产生不同的意义。
特点:
- 对原典进行创造性转化
- 可以表达新思想或新情感
- 常见于现代文学、戏剧、小说等创作中
举例:
>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虽源自古诗“落红不是无情物”,但经过艺术加工,赋予了新的情感内涵。
二、总结对比表
类型 | 定义 | 特点 | 举例 |
明典 | 直接引用典故,明确出处 | 引用明确,增强权威性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暗典 | 隐含使用典故,不直接说明 | 含蓄表达,需读者理解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翻典 | 改写或重新演绎典故 | 创造性转化,表达新意 |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 |
三、结语
明典、暗典、翻典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三种用典方式,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与表现力。掌握这些用典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表达目的选择合适的用典方式,使文章更具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