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意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出自《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野心或真实意图已经暴露无遗,连普通人都能看出来。这句话的背后有着一段历史典故,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古代政治斗争中的权谋与人心。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 |
字面意思 | 司马昭的心思,连路人都知道 |
比喻意义 | 形容某人的野心或真实意图已暴露无遗,无人不知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隐瞒不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
二、历史背景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司马昭是曹魏的重要权臣,后来成为西晋的奠基人。他在位期间,逐渐掌握实权,并最终迫使魏帝禅让,建立晋朝。
当时,魏帝曹髦(高贵乡公)不满司马昭专权,曾试图夺回权力,但最终失败被杀。事后,史官在记载此事时写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后来成为千古流传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企图篡权或隐藏野心的人,其真实意图早已被众人看穿。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仅用于历史评价,也常用于日常生活中,形容某人做事情不加掩饰,意图明显。例如:
- 职场中:某领导明目张胆地排挤同事,大家都知道他想上位。
- 政治中:某官员频繁表态支持某政策,其实是为了个人利益。
- 生活中:朋友之间表面客气,背后却暗藏算计,大家心知肚明。
四、总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一种对人性和权力斗争的深刻洞察。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结构中,真正的意图往往难以隐藏,最终会被大众所识破。
总结要点 | 内容 |
成语含义 | 表示某人的真实意图已被众人看穿 |
历史来源 | 出自《三国志》,描述司马昭的野心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讽刺或批评隐瞒真实目的的行为 |
文化意义 | 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隐晦与权谋 |
通过了解这句成语的出处和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权力、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思考。